阿黛莉亚学厨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10-16浏览次数:18

 

 

 

“您好!我叫阿黛莉娅,我来自哈萨克斯坦,我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我在中国已经一年,一直在您们的食堂吃饭,您们做的饭很好吃,我很想学会做中餐,您们教我的话,我就高兴极了。我们国庆节放假,我可以从十月一日到十月七日来餐厅吗?我可以在餐厅开门以前来,跟您们一起做饭或者只看一看您们怎么做。我想回国的时候给我的家人做中餐,谢谢!”

这封充满热切、诚挚之意的信来自国际教育学院2012级留学生阿黛莉娅。时光回到去年9月,年仅18岁的阿黛莉娅带着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来到理工大学。

初来乍到,繁华的城市、美丽的校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热情友好的老师和同学都让她对我们这个现代化的文明古国无比赞叹。而食堂里口味丰富,花色、造型各异的中国菜更是深深吸引了这位哈萨克斯坦姑娘,课余时间享受中餐的美味便成了她最大的乐趣。一年多以来,她几乎尝遍食堂各种特色风味美食,渐渐地,便萌发了学做几样中国菜,回国后给家人品尝的想法。于是,这位热情大胆的姑娘用认真生涩的汉字亲手写了一封信,向饮食服务中心提出了跟着食堂师傅学厨的要求。

在饮食服务中心负责人的安排下,阿黛莉娅终于心愿得偿,利用国庆7天长假到第二食堂二楼炒菜制作间,跟着厨师们练习做菜的基本功,学几款面食和家常菜。

101一大早,当人们开始享受假日的轻松惬意时,阿黛莉娅已经来到食堂,换上师傅特意为她准备的崭新的工作服,戴上工作帽,正式跟几位厨艺非凡的大厨拜了师。

学做中餐,首先要认识琳琅满目的食材、调味料和厨具,中餐的博大精深让一般不通厨艺的地道中国人也深感头痛,何况阿黛莉亚。为此,她琢磨了一个办法,专门买了笔记本,把每一种食材、调料、厨具的中文和俄文写法分行分列,一一对照。她说,这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既帮助她记忆新学的厨艺知识,又学习了一些不太常用的中文,正可谓一举两得。

观摩师傅的厨艺是学习的重点,温锅、倒油、下料、翻炒……每一步她都仔细观看,不但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做详尽的记录,还不时用不太流利的汉语提问,认真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观看了基本的制作过程后,“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时候了!”跃跃欲试的阿黛莉娅用学到的俗语说道,而她的动手实践就从切土豆丝、洋葱片、西红柿、豆腐等这些做饭的基本功开始了。虽然精神可嘉,不过刚刚手握菜刀的那一刻,阿黛莉亚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对师傅们露出了一个略有些紧张的笑容,好在有师傅们的细心指导,最重要的是对中餐的那份热爱与执着,帮助她很快克服了困难,掌握了切菜的方法和技巧,开始了每天练习刀工的“苦日子”。

阿黛莉娅说,来中国一年多,最喜欢吃的还是与自己家乡口味接近的西北名吃——牛肉拉面。别看拉面吃起来香,可真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要经过和面、擀面、切面等过程,而将面条拉长拉细又不能拉断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学的一步,另外制作拉面也是一样体力消耗很大的工作。尽管如此,她还是决定试一试。宽大的案板后面,她一遍遍反复练习,面条拉坏了、拉断了就随时请教,制作间里温度很高,阿黛莉亚常常满头大汗,但是从她明亮的眼睛里能看出,那份热爱和执着丝毫不减。

跟随食堂师傅们学艺7天之后,阿黛莉娅终于学会了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洋葱炒肉片这几道简单的家常菜。享受着师傅们毫不吝惜地夸赞,她显得特别兴奋,朗声跟大家开起了玩笑,“真的很好吗?那可以摆在售饭台吗?”

尽管只有短暂的7天,尽管只学会了简单的几道菜,但阿黛莉娅依然说她受益匪浅,非常开心,并悄悄跟记者说,一定会继续练习学到的厨艺,以后有机会还会到食堂跟着师傅学习新的饭菜,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永远不会停止。